杨焄︱《穿靴子的猫》前期译介识略

liukang20246天前吃瓜入口817
法国插画家古斯塔夫·多雷所绘《穿靴子的猫》1931年3月5日的《申报》刊登了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编撰的一篇《咨讨教部改进校园课程》,文中八面威风地呵斥道,“近来讲义,常常‘狗说’‘猪说’‘鸭子说’,以及‘猫小姐’‘狗大哥’‘牛公公’之词,布满行间,禽兽能作人言,敬称加诸兽类,鄙俚荒诞,莫可言状”,随即忧心如焚地慨叹,“倘再过数十年,人之将亡,滔滔皆可率兽食人,人将相食”,“窃虑其必有无量无边之浩劫也”。他由此激烈建议,这样的讲义“不切日用,切宜焚毁”,决不能予以宽宥怂恿。没过多久,曾赴美攻读心思学和教育学,回国后在中央大学任教的尚仲衣,到会中华儿童教育社第二届年会并宣布演说。在稍后宣布的演说稿《挑选儿童读物的规范》(载《儿童教育》第三卷第八期,1931年)中,他着重在编写和挑选儿童读物时应该尽量遵循“符合现实不违背天然现象”的准则,“鸟兽本不能作人言,如读物中使鸟兽作人言,便是越乎天然”,还举出“儿童在读物中看到猫会讲人话”等作为比如,以为假如呈现类似的情况,“未始不是教育中的胡作非为”。何、尚二人所言桴鼓相应,尽管都没有指名道姓,却很简略令人联想到此前盛行的一篇汉译神话中的主人公——穿靴子的猫。
何键《咨讨教部改进校园课程》一、从翻译到改编有关“穿靴子的猫”的民间故事在欧洲各地撒播极广,还相继衍生出各种不同方法的文艺著作:德国剧作家路德维希·蒂克(Ludwig Tieck)以此为体裁创造过一部三幕神话剧,德国言语学家格林兄弟(Brüder Grimm)编纂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初版榜首卷中也收录过这个故事,最妇孺皆知的则莫过于法国作家夏尔·佩罗(Charles Perrault)在编撰《鹅妈妈的故事》时所收拾改编的版别——英国习俗学家安德鲁·朗格(Andrew Lang)蒐求遴选国际各地的传说和故事,汇辑为《朗格神话》,就将这个佩罗版神话稍加修饰收入其间。
近代以来关于这个故事的许多汉译,有不少都源出于佩罗版神话,仅仅前期各家译者在说到作者时,所拟定的译名没有一致,看起来便有些目不暇接。葛孚英翻译的《穿靴子的猫》(载《妇女杂志》第8卷第5号,1922年),标示着原作者为“法国白罗勒”。在译文后还附有常惠——其时还仅仅译者的男友,两年后则成了她的老公——编撰的跋语,简明介绍了“著者查理·白罗勒”的生平著作,津津乐道于“他的神话的笔法简略,极美丽,极朴素,他很有一种引人爱读的法力”。戴望舒所译《穿靴的猫》,见于他翻译的“贝洛尔”著《鹅妈妈的故事》(开通书店,1928年)。在该书开篇《序引》里,他将这位“享受了三百年台甫的神话作家”的人生遭际娓娓道来,终究说到,“在一千六百九十七年,他将一本散文故事集在巴黎出书了”,“法国神话杰作家贝洛尔的台甫,便因而书而永存”,“这本散文故事集,便是我现在译出来给我国的小朋友看的这一本《鹅妈妈的故事》”,很天然就逗引起小读者们一睹为快的猎奇心。时隔一年,由韦丛芜翻译的“法国贝罗”著《睡美人》(北新书局,1929年)出书面世,尽管这仅仅《鹅妈妈的故事》的选译著,但好在这篇《着靴猫》并没有被搁置不管,看来译者对它仍是青睐有加的。许达年、许亦非合译的《法国神话集》(中华书局,1933年)选材规模较广,并不局囿于一家。不过在《译者小序》里,许达年依然慎重介绍道,“当十七世纪时,在法国以创造神话知名的,有配洛”,特别称道其著作“文笔高雅,幻想丰厚,结构美妙,都是令人百看不厌的”。在该书终究挑选出的三篇佩罗神话中,也包括《穿鞋子的小猫》在内。
常惠、葛孚英
葛孚英译《穿靴子的猫》还有部分译著并没有清晰交待所据蓝本的来历,尽管故事的首要内容并无太多特异之处,可是单个情节却与最通行的佩罗版神话或格林版神话都略有收支。以终究的结局为例,在佩罗版中,身世寒微的小儿子在猫的帮忙下摇身一变成了贵族,还娶了公主为妻,“猫成了主人翁了,只在家纳福,也不去追老鼠了”(据葛孚英译著),与从前猫将变成老鼠的妖怪一口吞掉的情节遥相对照,很有点戏谑戏弄的意味。格林版并没有这样的情节。可是,在说到化身为公爵的小儿子与公主成婚时又接叙道,“等国王逝世,公爵成了国王,穿靴子的猫成了总理大臣”(据姚了了译《格林神话初版全集》,公民文学出书社,2020年),终究仍是大快人心,满意闭幕。不过在译者署名为“玉”的《穿木靴的猫》(载《星期》第39期,1922年)里,在叙说到“一星期之后,这堡垒里举办一个极大的成婚式,原本便是加拉排和公主的成婚”时,整个故事便戛可是止,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把猫撇在一边,一点点不加理睬。黄洁如翻译的《穿靴子的猫》(收入黄氏编译《神话集》榜首辑,群益书社,1921年),则聚集于婚礼当天猫的体现,“那猫穿了有淡红的鞋顶,两行装着辉灿的宝石的一双新靴子来赴新婚的喜筵了”。黄洁如曾感叹“我国历来没有专供儿童的文学著作”,“所以不得不取资于外国的著作”(《神话集》榜首辑《绪言》),在她搜索资料并着手翻译时应该确有所本,很或许参酌过其他语种的转译著乃至改编本,仅仅其详细来历尚待进一步覆按追溯。与黄译著结局大致相仿的,还有童心园译《靴中猫》(收入童氏编译《良晨神话》,良晨老友社,1924年)、永如译《着靴的猫儿》(载《少年》1925年第15卷第6期)等,想来应该是同出一源。
黄洁如译《穿靴子的猫》还有单个译者在翻译之余又别出心裁,在故事原有的基础上增饰改造。陆续编写过多种神话集的唐小圃直言,自己的著作“其间有创造的,有改作的,至于单纯编译的,可以说是很少”(唐小圃译《托尔斯泰儿童文学类编》榜首编《故事·译者序》,商务印书馆,1923年)。由他编译的《穿戴靴子的猫》(收入唐氏编纂《家庭神话》榜首集第九册,商务印书馆,1923年),较诸略显简略疏略的原作来,增加了许多详细的细节。比方佩罗版在说到猫想方设法捕捉兔子时仅仅说:“他放点儿草料在他口袋;他就卧下如同死了似的。”(据葛孚英译著)片言只语就一笔带过。到了唐氏笔下则有了镇定自若的叙说:“猫到了山上,找了一块草地,把口袋放在地下,用树枝子,把口袋嘴支起来,又取了些个野菜和麸子,放在口袋里边;然后抓住那抽口的绳子,躲在一边,躺在地下,作呈现已死了的样子来,一声也不言语。”唐氏编译著的结局与黄洁如等各家译著大体相仿,但也有踵事增华的翔实描写:“到了成婚的那一天,那个猫穿戴靴子,特意来给加拉巴斯和公主道喜,有人看见过的,都说:‘这个猫穿的靴子,上面镶着极绚烂的钻石,照的群众眼睛一晃一晃的。’并且说:‘这一天,他比两个新人还喜爱,立着几根胡子,左一杯,右一杯,还饮了许多的喜酒呢。’”如此转化视角,有板有眼,毫无疑问更能让读者如临其境。唐小圃自述,“我每天在家里,必要对着家里几个孩子讲几篇神话;有时还常在朋友家的神话演说会里去演说;也有时分,到邻近的小校园里去演说”(《神话教材商讨》,载《教育杂志》1922年第4期)。潘麟昌对唐小圃的著作拍案叫绝,相同说到唐氏“每遇见儿童,便喜形于色的,高起兴来,不是向儿童说一段神话,便是和儿童作有爱好的问答”,而他自己在幼年时就有过这样的亲身体会,“我听过先生的神话,真有一千八百的了”(《家庭神话序》)。据此可知唐氏的著作还一起依托着口头讲说的实践,并不是朴实的案头书面作业。所以在这篇神话开篇介绍完三兄弟分配遗产的经往后,他会遽然刺进一句“咱们不提老迈老二,专说老三”,依然保存着口头叙事中的惯用套语。为了招引小读者的注意力,当然更少不了那些诲人不倦、加油添醋的发挥。
唐小圃
唐小圃编译《穿戴靴子的猫》二、译著中的遗漏讹误就故事情节而言,“穿靴子的猫”并不杂乱,言语也较为平易,可是前期部分译者或是水平有限,或是缺乏经历,有时情绪又稍嫌随意松懈,所以在翻译时并不能尽善尽美,很简略呈现形形色色的问题。为了替女友葛孚英校订译文,常惠从前很仔细肠“从几个法文的本头对过”,对故事的来龙去脉当然再了解不过了。他在跋语中就不由得批判,“我记住从前有本在上海出书的神话集里也有这篇《穿靴子的猫》,但不是从原文译下来的,并且不成‘人话’,更不用说神话了”,措词恰当刻薄剧烈。根据时刻来揣度,遭其诟病的很或许是黄洁如的译著。稍加勘验,就能了解常氏所言事出有因,并非无理取闹。黄译著中说起猫带着捕获的兔子去参见国王,自称是“加拉罢司侯爵叫我献给你这只兔儿”,可是并没有像葛译著那样仔细周到地提示读者,这位凭空呈现的爵爷仅仅“他给他主人随意起的姓名”,致使这位“加拉罢司侯爵”在下文三番五次上台露脸,总难免令不明缘由的读者如堕云雾。在措辞造语方面,黄译著现已决断地选用了其时还方兴未已的文言,不过经常绰绰有余,显得左右支绌。译著中说到猫见到妖怪后成心说:“亲爱的妖魔呵,怎样古怪的故事人人都讲起你的!可是真的么你能变幻各种形体?”比及对方变成狮子之后,猫又得寸进尺地提出新要求:“不管谁都能变得比真身更大的东西。但有能把自身变得更小的才算聪明。你能变做一鼠子么?”这位其时在澄衷校园教学国语,日后还编著过《文法与作文》(开通书店,1930年)、《中学生作文订误》(大公书店,1934年)的译者,此时明显还不能熟练自若地运用文言,致使译文诘屈聱牙,几乎不能卒读,无怪乎常惠会那么忿忿不平,乃至恶语相向了。
诸如此类情节脱榫或是言不尽意的景象,在前期其他译著中其实也不乏其例。故事开篇叙说三兄弟平分遗产的通过,玉翻译的《穿木靴的猫》先是说“大儿子得了一部磨子,中儿子得了一只骡子,小儿子得了只猫”,“中儿子”的称号尽管于古有征——辛弃疾《清平乐·村居》里就有“中儿正织鸡笼”的语句——可仍是有些令人哑然失笑;可是紧接着又弥补道,“二个大儿子很自欢欣,独有那个小儿子心里倒忧虑”,那位才刚进场没多久的“中儿子”遽然无疾而终,不可思议又被归入“大儿子”之列。童心园翻译的《靴中猫》,单就篇名而言就很简略繁殖误解——在正文里了解无误地说“猫就把靴穿了”,可见并没有钻进过靴子里;而猫在参见国王时声称“这兔是卡绕巴利侯爵命我呈给你的”,与黄洁如的译著千篇一概,相同没有告知这位侯爵到底是何方崇高,让不了解故事的读者特别是年幼的儿童颇费猜忌。为了制作时机让主人挨近国王父女,猫提早组织他到河中洗澡,并预先将其衣物藏好。可到了韦丛芜的译笔下,猫见到国王后先是泣诉,“他的主人在洗澡的时分,几个匪徒来把他的衣服拿跑了”,随即却又坦白道,“匪人们把衣服藏在一块大岩石底下”,不只前后自相矛盾,并且和下文我国王另取衣物给小儿子替换的情节也无法水到渠成地联接。在永如的译著里,为了克服变化无常的妖怪,猫成心用激将法诱惑对手上钩:“任何人都会把自己的身体吹胀起来,胀得比原本的身体大,只要真实聪明的人,才能把自己缩短,缩得比原本的身体小,现在举一个例:你能缩成功一只老鼠么?”将妖怪可以为所欲为地变化成各种动物,径自译作“吹胀”和“缩短”,好像也有些扞格难通。
韦丛芜译《着靴猫》即便是情绪较为谨慎审慎的译者,偶然也难免百密一疏。葛孚英的译著中说到猫多次拿着猎物去参见国王,“猫照这样作有两三个月的时刻常常送给国王并说是他的主人的猎场的猎物”,整个语句就有些杂糅环绕。依照旧惠的说法,他们这个译著“里边的语句差不多都是直译的”,想必是为了对应法语的表达习气才不得不这么一气直下。惋惜萧规曹随的做法有时很或许因小失大,非但有鹦鹉学舌而失其故行的风险,还难免治丝愈紊而忙中出错。例如当妖怪化身为狮子后,猫当即吓得不知所措。葛译著中说,“猫十分惧怕看见一个狮子在他面前,他马上跑上水隔漏,也没费力气又没有风险,由于他的靴子的原因,要是在瓦上走很不得力”。已然“也没费力气又没有风险”,又怎么会“很不得力”?前后之间好像就存在少许矛盾。相同参酌法文版翻译的戴望舒,其译著在此处作“那只猫马上便惊怖地看见一只狮子在他面前,便马上逃上瓦沟去,很不便利且很风险,由于他的靴子在瓦片上行走是不便利的”。或许是凭借英文本转译的韦丛芜译著也可资参照,其译文作“猫儿看见了狮子是那般的惧怕,便跑上房顶去了,可是并非没有大的困难和风险,由于他的靴子在瓦上走时十分笨拙的”。三者对勘,不难发现葛、常两位由于过于重视直译而疏于变通调整,终致左顾右盼,背离了原文的意思。由于依傍的蓝本不尽相同,译者的了解也良莠不齐,致使各个译著间也屡有收支。比方开篇介绍三兄弟的父亲遗留下的产业,除了猫这位当之无愧的主角不容迷糊之外,另两件东西就有些形形色色了,有的译作磨坊和骡子(黄洁如、童心园),有的说是磨坊和驴子(戴望舒、永如),有的变成磨子和骡子(玉),有的转为磨子和驴子(葛孚英、韦丛芜、唐小圃),还有的则成了石臼和马(许达年、许亦非)。假使仅仅骡、驴、马或许磨、臼这样差异还不算过分悬殊的事物,倒还可以姑置勿论,但磨坊和磨子之间相去可就近乎天壤了,让人几乎难以置信在“没有请公证人和代理人来”(据葛孚英译文)的情况下,兄弟三人竟然能平心静气地很快处置完遗产切割事宜。再举一个各家译著在细节上龃龉不合的比如:为了获取国王的信赖,猫三番五次地周到奉上捕获的猎物。在榜首次时各位译者不谋而合都说是兔子,可到了第2次便各行其是了,有的以为是“鹌鹑”(黄洁如、永如),有的判定为“竹鸡”(葛孚英、玉、童心园),有的觉得是“鹧鸪”(戴望舒),有的断定为“鸽子”(韦丛芜),还有的干脆不做区别,仅仅抽象地说“捉了许多小鸟”(许达年、许亦非)。假使有猎奇的读者细加排比推求,免不了会眼花缭乱,茫然无措。
这篇看似情节简略、文辞粗浅的神话,在汉译进程中竟然呈现了这么多让人意想不到乃至啼笑皆非的问题,放下所据蓝原本历冗杂纷歧的原因(多么达年、许亦非合译《法国神话集》据永桥卓介的日译著转译而来),更首要的恐怕仍是由于大部分译者未能仔细涵咏琢磨,更没有充沛估计译事的琐碎艰巨。以榜首位正式翻译这篇神话的黄洁如为例,她开端还雄心壮志,方案要“修改一部完美的儿童文学”,为此“决议先把外国的神话介绍得一二百篇来,算是一部未来的儿童文学的草稿;也可以当作充儿童饥肠的小点”(《神话集》榜首辑《绪言》),可是翻译完榜首辑算计二十一篇著作就后继乏力,尔后便再无下文了。翻译神话看似不费吹灰之力,可是即便要到达信实的根本要求,依然是“成如简略却艰苦”。
三、国语与方言的消长
在“五四”新文学运动肇兴之初,胡适就大力倡议“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不只建议“用文言作各种文学”,乃至以为连翻译也有必要“都译为文言散文”(《建造的文学革命论》,载《新青年》第4卷第4号,1918年)。但在这激动听心的标语背面,不只存在着终究什么才是“国语”的疑问,从而更隐含着“国语”与“方言”之间的坚持。正如吕叔湘后来所总结的那样,“现在用‘国语’这个称号,一方面是和外国语对待的‘我国语’,一方面还有和方言对待的‘规范语’的含义”(《我国文法要略》榜首章《字和词》,商务印书馆,1941年)。在儿童文学范畴内,这种全新的言语观也在逐步闪现其影响。近代学者开端收集各地撒播的民间神话,“资料方面只求其真实”,“他们的文体是期望做到照着农民村妇的口吻写下来,所以方言文言都刺进文里”,赵景深觉得这种方法并不稳当,着重有必要充沛考虑到儿童“能否恰当的溶化咱们所给与的滋养料”,特别是教育类的神话,“文言方言是不能用的,用了便有碍遍及”(《研讨神话的途径》,载《文学》第108期,1924年)。可是要真实执行这一建议,依然让人大费踌躇。即便各方都现已逐步达到一致,认同将北京话作为规范国语,可是也不得不正视这样的质疑:“北京话也不过是一种特别方言,哪能算是国语呢?”(陈独秀《通讯·答钱玄同》,载《新青年》第3卷第6号,1917年)
赵景深《研讨神话的途径》在推行遍及国语之初,南腔北调纷然杂陈的情况并不稀有。一方面当然会引发“为使新文学纯用文言,则各当地言不同”的隐忧和非难(黄觉僧《折衷的文学革新论》,载1918年8月8日《时势新报·学灯》),而另一方面仍有人达观其成,以为“方言未尝不可入文”,国语文学的规范一旦建立,“不光不怕方言的文学与他争长,并且还要依靠各当地言供应他的新资料,新血脉”(胡适《答黄觉僧君〈折衷的文学革新论〉》,载《新青年》第5卷第3号,1918年)。通过《穿靴子的猫》的前期翻译,也可以略窥“国语”与“方言”之间的消长。原本就出生于北京,并且长时刻在京、津等地作业的唐小圃,在著作中“悉用纯真的国语”(潘麟昌《家庭神话序》)天然轻车熟路。其他译者的体现可就各不相同了,在玉的译著里说起分完遗产后小儿子心有不甘,低声抱怨道“大阿哥、中阿哥倒不怕饿死了”;黄洁如在译文中说到,为了让主人可以有时机结识国王父女,猫替他出谋划策,“我将给你看河中的一个当地;你可在那里淴一个好洗澡”;永如的译著讲到猫向国王求助,“我的主人现在水中,倘在水里太长久了,他便要起转筋病”;在韦丛芜的译著里,猫一路上要挟农民们有必要遵循他的吩咐行事,不然“你们就将要被切碎成肉丸子的”;到了童心园的译著里,猫向妖怪提出要求,让他变成一只老鼠,后者当即回答道“这很便利”。各式各样,不乏其人,都将各当地言词汇交叉其间。看似偏离了建立规范国语的正轨,但关于了解这些方言词汇的读者而言,反倒具有一种鲜活生动、口吻毕肖的亲切感。说起在翻译中熔铸方言词汇,更值得细说的当属葛孚英的译著。其间说到小儿子看见猫“能极轻捷的转着圈儿㧹那耗子和老鼠”,接着又说猫比及兔子钻进口袋时“马上拉绳子,把他㧹住了”,看见竹鸡飞进口袋又是“他一拉绳子,两只都㧹住了”;在故事接近高潮时,“猫大爷终究来到一座华美的宫廷里,那主人是个蚂虎子”,稍后在叙说猫和妖怪斗智斗勇的通过期,也再三称号后者为“蚂虎子”。译著中不断呈现的“㧹”和“蚂虎子”,就显得有些生涩隐晦。好在译文终究,除了有常惠的跋语外,还另附有周作人的一则附记,说到“这译文里有一两句北京话,或许要加上一点阐明”,现已善解人意地预料到读者或许会有困惑。
关于前者,周作人阐明说,“‘㧹’读如ㄉㄞ,意云抓住,赵元任先生译《阿丽思》里写作‘歹’的便是此字”,不只为此注音释义,还顺带提及刚出书不久的赵元任译《阿丽思周游奇境记》(商务印书馆,1922年)也有类似的用字。在该书《凡例》中,赵元任专设“语体”一则,介绍了自己在翻译时所采用的根本准则,“叙事全用一般语体文。可是会话里要说得活现,不得不取用一个活方言的资料。北京话的用词比较地简略懂些,可是恐怕仍旧有太土气难明的当地,所以底下又做一个《特别词汇》备检”。而在随后的《特别词汇》里,就赫然列有“ㄉㄞ,歹,缉捕”这一条目。周作人用“仲密”的笔名为赵译著写过一篇评论,宣布在1922年3月12日的《晨报副镌》,而他为葛译著编撰的附记,篇末所署时刻为1922年3月30日。两者相距仅仅半个多月,所以浮光掠影的他才会信手拈来,轻松地凭借赵氏所做释词来为葛译著增加注脚。
至于后者的详细所指,周作人的阐明更为翔实,“‘蚂虎子’是小孩所怕的一种幻想的怪物,北京人说是本于隋朝麻胡的故事,《粗浅编》里还有其他阐明,现在也不用去考定他。原文Ogre据说是源出Oigour(回鹘人),但在神话里却是指吃人的伟人了”。《粗浅编》系清人翟灏所纂辞书,分类考订各类俗话方言。在卷三十四《状貌》中列有“麻胡”一条,钩稽《朝野佥载》《大业拾遗记》《资暇集》《杨文公谈苑》《野客丛书》等唐宋文献中的不同记载,以为“数说各殊,不决孰是”。偏嗜习俗景物的周作人对此书恰当偏心,不只在各类撰作中多有征引评议,还专门购藏过一部“刻印均佳”(谢冬荣收拾《知堂古籍藏书题记》,国家图书馆出书社,2023年)的刊本以便日常翻检,所以在拆阅葛译著时,会很快回想起书中的相关内容。
翟灏《粗浅编》虽罗列各家异说却并未判别对错,周作人则参酌北京当地的习俗传说,从中挑选出“隋朝麻胡”一说来诠解葛氏译文。这又让人联想到数年之后,鲁迅在《二十四孝图》(载《莽原》第1卷第10期,1926年)一文里也说起过,“北京现在常用‘马虎子’这一句话来恫吓孩子们。或许说,那便是《开河记》上所载的,给隋炀帝开河,蒸死小儿的麻叔谋;正确地写起来,须是‘麻胡子’。那么,这麻叔谋乃是胡人了”。这篇散文稍后被编入《朝花夕拾》(未名社,1928年),在《跋文》里,鲁迅又弥补修正路,“我在第三篇讲《二十四孝》的最初,说北京恫吓小孩的‘马虎子’应作‘麻胡子’,是指麻叔谋,并且以他为胡人。现在知道是错了,‘胡’应作‘祜’,是叔谋之名”,接着便迻录《资暇集》里的相关记载作为佐证。“马”“蚂”二者之异,不过是记载文言时所发生的不同,所说的其实是同一事物。联络周氏昆仲先后所做的阐明,对葛孚英借用“蚂虎子”来指称故事中妖怪的用心肠点及其根由来历,也就不难知悉了。
周作人这么热心肠为葛孚英的译文编撰附记,想来应该与常惠大有相关。常、周两人相识相交,则始于此前歌谣研讨会的建立。由周作人、沈兼士和钱玄同三人联署的《北京大学歌谣搜集处启事》(载1920年12月14、15日《北京大学日刊》第768、769号)在介绍有关搜集、修改事宜后说到,“值适得到常维钧先生的来信,所以咱们便决议建议一个歌谣研讨会”(按:常惠字维钧),可知谋划此事起先源于常氏的想象和建议。比及研讨会正式建立后,又创办了《歌谣》周刊,“修改者为周作人先生,常惠先生”(沈兼士《歌谣周刊缘起》,载1922年12月17日《歌谣》第1号),从此以后两人沟通便日益亲近。周作人如此奖掖提拔初出茅庐的葛孚英,无须赘言与常惠在旁推毂引荐休戚相关。与此一起,葛译著在措辞造语方面的特征,也彻底符合周作人其时的建议。在《国语改造的定见》(载《东方杂志》第19卷第17号,1922年)里,周作人提出过“采用方言”的建议,以为不只“在一般文言中不齐备而方言里独具者,应该一概收入”,并且“国语中本有此语,唯方言特具有前史的或文艺的意味的,亦可以收录于字典中,以备覆按或选用”。葛孚英顺水推舟地引进方言词汇,几乎便是在测验这些定见是否切实可行。
除了与周作人时有过从,常惠与鲁迅的联系也恰当亲近。1920年秋,鲁迅开端在北京大学教学我国小说史,正就读于法文系的常惠毛遂自荐充当助教。据常氏晚年回想,自己其时“担任去印刷科交涉,担任起铅印讲义的校正作业”(《回想鲁迅先生》,收入鲁迅博物馆鲁迅研讨室编《鲁迅诞辰百年纪念文集》,湖南公民出书社,1981年)。稍后考入北大的台静农也说到,“其时校园印刷极粗陋,校正种种,维钧都做得很周到”,“鲁迅先生在北大教授四年,维钧也陪侍了四年,同学中坚信没有第二人像他这样的”(《忆常维钧与北大歌谣研讨会》,载《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2期),可证其所言非虚。在鲁迅翻译厨川白村所著《苦闷的标志》时,知晓法文的常惠又给予过帮忙,“从原文译出一篇《项圈》给我附在卷后,以便读者的参看”(鲁迅《导言》,载厨川白村《苦闷的标志》,新潮社,1925年)。而在常惠与葛孚英成婚之际,鲁迅也礼尚往来,“下午访常维钧,以其将于十八日成婚,致《和平乐府》一部为贺”(《鲁迅日记》1924年5月15日条)。师生间情谊非浅,自不待言。在编定《朝花夕拾》时,鲁迅还特别说到,“由于想寻几张插画,常维钧兄给我在北京搜集了许多资料,有几种是为我所未曾见过的”(《朝花夕拾·跋文》),对常氏的大力帮忙十分感谢。由此斗胆推想,鲁迅重复评论“马虎子”的来历,与这篇神话的翻译好像也存在少许相关。
四、故事的根由与类型
周作人之所以容许替葛孚英的译著编撰附记,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即他对这个神话故事的本末原委早就现已十分了解了。他从前翻译过Ljov Tolstoj(略夫·托尔斯泰)的《空大鼓》(载《新青年》第5卷第5号,1918年),文末附有译跋文,提醒这篇小说源自民间传说,“在传说研讨中,归于‘友谊的兽’一系(The Friendly Animal Cycle),法国Perrault编述的神话《着靴的猫》(Le Chat Botte),便是此系的代表”,现已拈出“友谊的兽”这一名号。这篇译作稍后相继收入《点滴》(北京大学出书部,1918年)和《空大鼓》(开通书店,1928年)这两部译文集,周作人又为译跋文中呈现的Perrault配上汉译名“丕罗勒”或“丕罗耳”以便利读者了解。常惠在葛译著跋语中也征引过这段评赞,他们选定这篇神话来翻译,或许也和周作人的揄扬称美有关。
周作人为葛译著所编撰的附记,实际上便是接续着自己原先的论题再予胪陈。附记中介绍“友谊的兽”这一类型故事的发生缘由,“据习俗学的研讨,是出于原始年代的精灵崇奉与图腾思维”,所谓“友谊的兽”,“本是与主人公同图腾,有血缘联系的,所以他极力帮忙,替他免除危险,或求得走运”,可是跟着时刻的推移,相关的前史痕迹逐步消失,才导致后人“觉得没有来历了”。参酌习俗学来探求神话传说中有悖常情的现象,一向是周作人深感爱好的论题。他后来还粗浅易懂地总结过这种“习俗学的方法”,“如在一国见有显是荒诞奇怪的习俗,要去找到别一国,在那里也有类似的习俗,可是在那里不特并不荒诞奇怪,却正与那公民的礼仪思维相合”(《我的杂学·七》,载《古今》第五十期,1944年,署名“知堂”),无妨移用过来作为参照。
在揭橥这一类型故事的根由后,周作人在附记里又弥补道,“据英国安特路兰(Andrew Lang)的考证,就这篇的内容看来,社会上已有贫富贵贱的区别,大略现已不是文明很低年代的著作,至于里边的分子却仍是很古的”,阐明跟着年代的开展,这类神话的详细布景也会随之递嬗。这儿说到的“安特路兰”是周作人极为敬仰的英国作家兼学者,在纷歧起期不同场合还称其为“安度阑”(罗达哈葛德、安度阑《红星佚史》,商务印书馆,1912年,译者署名“周逴”)、“安特路阑”(《花束序》,载《语丝》第4卷第3期, 1927 年)或“安特路朗”(《习俗与神话》,载《青年界》第5卷第1期,1934年,署名“岂明”)。在收拾个人学术旨趣时,周作人专门说到,“安特路朗是个多方面的学者文人,他的著书许多”,“这儿面于我影响最多的是神话学类中之《习俗与神话》《神话典礼与宗教》这两部书,由于我由此知道神话的合理阐明,传说与神话的研讨也所以有了门道了”;正是在其指引之下,周作人着手搜求各种神话,“法国贝洛耳,德国格林兄弟所编的故事集,是威望的著作,我一切的又都有安特路朗的长篇引论,很是有用”(《我的杂学·七》)。他在附记中提及安氏所做考证,当即源出于此。
周作人《〈歌谣〉发刊词》周作人介绍的这些溯源作业,对后来的研讨者颇有启示。和他此来彼往、火热评论过不少神话议题的赵景深,谈起自己在沟通中深受教益,“知道神话的根由是原始社会的神话和传说;所以你用习俗学去阐明神话,我现在更为信任,这是最确当的”(《神话的评论三》,载1922年3月28日《晨报副刊》)。随后在《神话的分系》(载《文学周报》第200期,1925年)里,赵氏提出,“分系是依照神话中的事情分的,也便是说,是依照神话中所反映的初民礼仪、习俗与崇奉而分的”,很明显也遭到习俗学理论的影响。他将各种神话分红四大类十二系,在“图腾崇奉”的大类中就包括“友谊的兽系”一支,并声明“本名遵周作人译”;接着又摘录了周作人在葛译著附记中的相关谈论,以为“他说得很简明,无须我再加阐明”,明显觉得现已题无剩意,不用再饶舌赘述了。在与赵景深通讯时,周作人引荐过“英国的麦加洛克(Macculloch)著了一本神话研讨,称作《小说的幼年》”(《神话的评论》,载1922年1月25日《晨报副刊》)。敏而好学的赵景深数年后就在《神话的分系》一文中予以参阅,“麦苟劳克(Macculloch)作《小说的幼年》(Childhood of Fiction)始关于神话作较精细的分系;本篇所分,也是根据他的分法”。尔后他还翻译了麦苟劳克所著《神话学》(连载于《文艺创造讲座》榜首卷至第四卷,光华书局,1931至1933年),其间榜首章便题为《友谊的兽:穿靴子的猫》——又一次借用了周作人所拟的译名。该章开篇就说道,“友谊的兽的事情,如帮忙一个在危险中的主人公,做困难的作业,或许给他财富和美好,在遍地的各种故事的型式或别离的故事中都有的。许多读者早已熟知贝洛尔有名的神话《穿靴子的猫》。因而咱们首先要评论这个故事”;随即引经据典,罗列了很多来自国际各地的同类型故事,令人拍案叫绝;通过细致的剖析和比较,终究得出定论,“这时是万物精灵思维的时期。人们在这时感到他们自己有魂灵,所以以为其他的生物也与他们相同的有魂灵,乃至以为无生物也是相同,便赋予它们与他们自己相同的特性。他们既崇奉人可以变为动物,当然也就崇奉动物可以变为人”。尽管译者仅仅翻译原著而并未持续延伸发挥,但对想要深化了解这一类型故事递嬗衍变的读者而言,的确供应了极为丰厚的资料。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在神话研讨范畴意犹未尽的赵景深,尔后参酌意尔斯莱(Macleod Yearsley)、麦苟劳克、哈特兰德(Edwin Sidney Hartland)等西方学者的研讨,并参以己见,又编著过一本《神话学ABC》(国际书局,1929年),体系介绍了神话学的根本理论和首要效果。在第三章《神话中的初民崇奉》榜首节《万物精灵论》里说道,“所谓‘万物精灵论’(Animism)的意思,便是说,在初民看来,国际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的,有魂灵的,它们相同的也会说话,并且还与人类做朋友”;又根据弗赖什尔(James George Frazer)在《金枝》里的评论,指出“万物精灵论也可称为图腾崇奉(totemism),这二者是很相关切的”;一起还举例为证,“神话中如《穿靴子的猫》《小红帽儿》《无猫国》等,都是以动物来做主人公”,“动物因感谢人类的恩惠,常作回报之举。最习见的为猫、鼠、蚁等等”。在追溯考索这类神话所反映的原始崇奉和思维方法时,可资学习依循的理论更为丰赡多样。除了周作人、赵景深之外,还有一些学者对这个论题也很感爱好。翻译过大批儿童文学著作的顾均正开设过系列专栏《国际神话名著介绍》,在述及《鹅母亲故事》(载《小说月报》第17卷第8期,1926年)时就向读者慎重引荐书中那只“聪明的兽类”——“穿靴的猫”。他以为“从人类心灵底原始的容受性上看起来,一只猫之不作呜呜呜的叫而会说人类的话,是没有什么可异的”;又说起“学者研讨贝洛耳的故事,至今已有好久了,他们从这儿寻出了许多古代的习俗的痕迹,由于多半的故事,他们都根据着各种的神话,而发现出一种幻想的阐明;虽则这些阐明也不见得必定牢靠”。尽管对单个定论尚持保存定见,但现已充沛肯定猫能作人言自有其根由可以追溯,并不值得少见多怪。
杨成志与钟敬文协作翻译了英国学者雅科布斯(Joseph Jacobs)所撰《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国立中山大学言语前史学研讨所,1928年),以简御繁地将千变万化的民间故事归并为七十种类型。摆放在第六十一位的即为“靴中小猫式(Pussy in Boots Type)”,并罗列这个故事的三个根本情节。尽管全书选材细大不捐而颇嫌杂乱,内容也仅仅粗陈梗概而未遑深究,但尝试着从同类型故事中提炼出一起的叙事要素,依然让人感到饶有爱好。相同做过神话分类作业的赵景深在《评〈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载《习俗》第21、22期合刊,1928年)里还弥补道,“靴中小猫式(第六一式)以培罗脱(Perrault)的记载为最有名”,看来他对这个佩罗版故事的形象分外深入。
在《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卷首的《付印题记》中,钟敬文以为,“这篇不长的文章,在想略解欧洲民间故事的状况,或关于我国民间故事思加以收拾和研讨的人,它很可给予他们以一种恰当之助力的”,则翻译此书的初衷还在于借石攻玉,引导学者持续去探求我国民间故事。这样的作业当然绝不或许一蹴即至,就像葛孚英所慨叹的那样,“在我国尚少人对这些粗浅著作作前史的研讨,并且也由于从前无人网罗保存这些东西,现在很难得到丰厚的资料,作考据探究的作业”(《谈神话》,载《歌谣》第3卷第1期,1937年)。好在数十年后,丁乃通旁搜远绍,搜集了大批我国民间故事,并尝试做分类研讨。他发现其间竟然也存在“穿靴子的猫”的故事,只不过“助人的动物通常是狐狸或兔子”(《我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Ⅱ《一般的民间故事》甲、奇特故事,编号545B,郑建成等译,我国民间文艺出书社,1986年),这一类型的故事所具有的强壮衍生力可见一斑。
杨成志、钟敬文译雅科布斯著《印欧民间故事型式表》第六十一式“靴中小猫式(Puss in Boots Type)”五、“没有涵义”?在葛译著附记中,周作人对《穿靴子的猫》自身也推重备至,“据我的意思,是国际的最好的神话之一,由于他是这样的美,轻泛并且好顽”,而仔细推究起来,“这篇的一种特其他当地,便是没有涵义”,并没有什么关乎人伦品德的微言大义寄寓其间。他接着又讲起这篇神话在撒播进程所遭到的奇遇,“英国克路商克编神话集,把他删改了许多,由于‘这篇故事照他原本看来,是一联串的成功的作伪,——诳话的机灵的经历,总算得到尘俗的最大利益的奖励的诈骗的体系’”。对这种越俎代庖的做法,他很不以为然,直言“猫大爷的行为尽管确是不品德的,他却决不会把一个孩子教成坏人”,彻底不用杞人忧天。
对立用成人的思维方法和价值规范来评判儿童文学著作的好坏高低,是周作人一以贯之的建议。早在题为《儿童的文学》(载1920年12月10日《民国日报·醒悟》)的演说中,他就毫不讳言地批判道,“从前的人关于儿童多不能合理了解,不是将他当作缩小的成人,拿‘圣经贤传’尽量的灌下去,便将他看作不彻底的小人,说小孩懂得甚么,一笔抹杀,不去理他”;一起又指出,“儿童的精神日子本与原人类似,他的文学是儿歌神话,内容方法不光多与原人的文学相同,并且有许多仍是原始社会的遗物,常含有粗野或荒诞的思维”,成年人对此不用过度疑惧,“可以放胆供应儿童需求的歌谣故事,不用愁他有什么坏的影响”,只需求习惯儿童日子的天然开展,“仔细酌量,不要使他阻滞,脱了合理的轨迹”。
在稍后为《阿丽思周游奇境记》编撰的评论中(载《晨报副刊》1922年3月12日),周作人毫不掩饰对作者加乐尔(Lewis Carroll)和译者赵元任的激赏,特别说到,“这部书的特征,正如译者序里所说,是在于他的有意味的‘没有意思’”。他推重《穿靴子的猫》的利益在于“没有涵义”,与此处所述“没有意思”可谓殊途同归。成年人看来荒诞无稽的事物,在孩子们的眼里却充满了无量的意趣,往往对此兴味盎然,乐此不疲,其原因就在于“儿童大略是天才的诗人,所以他们独能赏鉴这些东西”。对孩子们在心智方面天马行空、不受纠缠的特性,成年人应当有充沛的了解和宽恕,“在他幻想力开展的年代确有这种幻想著作的需求,咱们大人不管凭了什么神呀皇帝呀国家呀的崇高之名,都没有掠夺他们的这需求的权力,正如咱们没有掠夺他们衣食的权力相同”,决不能自以为是乃至横加干涉,不然只会适得其反。
身兼译者与母亲双重身份的葛孚英则言传身教,在《谈神话》中聊起过给孩子们讲故事的情形,“不知这些普通的故事,怎会如此动听,他们听得都比看图报及故事书还着迷。在他们惊惶的目光中,好像这故事就在眼前,他们便是里边的主人翁”,“孩子听完一个故事,似亲身逢了一樁奇遇,通过了古怪变幻,又平平安安从这奇遇中回来,感到一天日子的满意”,而她自己竟然也情不自禁地沉溺其间,“忘了经历和沉着,更忘了猫呀,狗呀是不会说话的动物,把一件粗浅荒诞的故事聊得津津乐道”。“粗浅荒诞”非但缺乏为病,反倒成了引人入胜的关键地点。这些美妙的睡前故事,当然也包括她自己“曾译过的几篇法国名神话作家白罗勒(Perrault)的神话”。
神话中的猫为了帮忙主人而不断使诈作伪,无所不用其极,的确称不上是光明正大的正面人物。可周、葛两人却偏偏不谋而合地摒弃了成人的品德观念,转而专心于这则故事“轻泛并且好顽”的风格以及“古怪变幻”的情节。在这看似舍本求末的取舍背面,恐怕正隐含着对以往儿童读物重视说教而忽视文娱的激烈不满。周作人曾言必有中地指出,“我国历来短少为儿童的文学。便是有了一点编纂的著作,也以经历为主,很少艺术的价值”(《吕坤的〈演小儿语〉》,载《歌谣》第12号,1923年)。这种偏颇由来已久,且积弊难返,乃至还一度影响到外来神话的翻译。赵景深就回想道,“我幼时看孙毓修的《神话》,榜首二页总是不看的,他那些圣经贤传的大道理,不光看不懂,便是懂也不肯去看”,原因就在于编译者急于求成,在翻译时随意增加了许多品德教导,“便不管儿童能否受用,尽量的把饭塞了进去,弄到成果,仅仅多使儿童讨厌些算了”(《神话的评论三》,载1922年3月28日《晨报副刊》)。帮忙孙毓修编译《神话》丛书的茅盾也含蓄地供认,“在尚有现成的西洋‘神话’可供翻译时,咱们是从前老老实实翻译了来的,尽管翻译的时分难免稍稍面目一新,由于咱们那时分很记住应该‘中学为体’的”(《关于“儿童文学”》,载《文学》第4卷第2号,1935年,署名“江”)。所谓的“中学为体”,无非是一些顺理成章、陈腐不胜的说教算了。周作人激烈对立“在诗篇里宣扬合群,在故事里发起爱国,专为将来想象,不管现在儿童日子的需求的方法”(《儿童的文学》),葛孚英极力建议“大人揣摩着小孩子调查事物的心思,习惯他的幻想力,将眼前事物及抱负中的事物交叉起来,演成活动的业绩”(《谈神话》),明显都是有感而发,绝非无的放矢。
不过,这篇神话是否真的就像周作人所着重的那样“没有涵义”呢?至少,撒播最广泛的佩罗版神话并非如此,在故事完毕后还附有作者的一番评议:“这个故事的涵义是什么呢?/对世上一切的年轻人而言,/父辈所留下的遗产,/最有价值的不是金银珠宝,/而是手工与才华。/想赢得一个美人的欢心,/莫非只需求衣饰富丽和面庞帅气?/不!还应该再加上,/朋友的真挚相助与策略的适可而止。”(据董天琪译《佩罗神话》,浙江文艺出书社,2001年)这番训诫所针对的无疑是不名一文、百依百顺的男主人,而并非智慧过人、能说会道的猫,与读者的阅览体会截然不同。值得注意的是,前期译著无一例外,全都省掉了这些内容。在引荐佩罗的著作时,顾均正现已注意到,“每一个故事的完毕都附着一段很短的品德的韵语,但在英国的翻译著子里,则大都是被省略的”(《国际神话名著介绍(七)·鹅母亲故事》),想来有些译者便是遭到所据蓝本的影响。还有些译者则是有意为之,戴望舒便坦言,自己觉得每个故事终究附加的“几句韵文经历式的格言”,真实是“一种比较的烦闷而又不合现代的字句”(《鹅妈妈的故事·序引》),因而干脆将其删去完事。直接参照法文版翻译的葛孚英,大约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而没有全文照译。对神话深有研讨的周作人对佩罗神话的原本相貌必定心知肚明,所以他所着力显示的“没有涵义”,不过是根据个人志愿加以挑选和重塑后的成果。
戴望舒译《鹅妈妈的故事》周作人这样的做法,当然难免引起谴责,但也的确道出许多人的心声。在告知自己删汰原作的缘由时,戴望舒就振振有词地声称,“我真实不肯意让那里边所包括的品德观念来捆绑了小朋友们生动的魂灵”(《鹅妈妈的故事·序引》)。潘麟昌在总结唐小圃神话创造的特征时,特别赏识他“重视爱好”的自觉寻求,“总求儿童心神愉快,藉以引起儿童的怜惜心,并兴旺儿童的智力、幻想力和判断力;所以与专重经历,枯板无味的修身书又不同”(《家庭神话序》)。因而当日后何键、尚仲衣等人盯着儿童文学中呈现的“鸟言兽语”而喋喋不休,着重“宜选中外前贤格言勤加教学,须择学行兼优者处理教育”(何键《咨讨教部改进校园课程》),只怕儿童读物“违背社会价值与误解人生联系”(尚仲衣《挑选儿童读物的规范》),乃至建议“咱们对儿童对社会的职责,是在教儿童去用忠诚的尽力以谋社会及个人的福利,决不妥鼓舞如神话中的许多坐收渔利的美好”(尚仲衣《再论儿童读物》,连载于1931年5月10、13日《申报》)时,很快就遭到许多儿童文学作业者的反唇相讥。就连没有直接参与论争却一向重视着儿童文学的鲁迅,也借题发挥地嘲讽道,“关于神话,近来是连文武官员都有高见了;有的说是猫狗不该该会说话,称作先生,失了人类的体统”,在他看来,这几乎是“杞天之虑”,原因说起来很简略,“孩子的心,和文武官员的不同,它会进化,决不至于永久停留在一点上”,假如不能与时俱进,明辨事理,“那是生来的低能儿,即便终身不读一篇神话,也仍是毫无长进的”(《校跋文》,载裴多菲·山高文、孙用译《英勇的约翰》,湖风书局,1931年)。推寻此事的来龙去脉,对周作人最初“掩盖现实”的良苦用心,或许就可以稍稍具有一种“了解之怜惜”了。(本文来自汹涌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汹涌新闻”APP)
告发/反应

相关文章

655fun科普:关的反义词是什么?吃瓜网友必知汉字冷知识

655fun科普:关的反义词是什么?吃瓜网友必知汉字冷知识你是否曾在聊天时被问到“关的反义词是什么”而一时语塞?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藏着汉字文化的趣味逻辑。今天,655fun就带各位吃瓜网友一起探...

166吃瓜网友科普:如何的近义词是什么?探索语言的魅力与奥秘

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语言的魅力无处不在。尤其是汉语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样性让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的近义词是什么?"这不仅是一个语言问题,更是我...

王思聪带4美人吃路边摊,头发成鸟窝,北风中大口哈气不像贵公子

1月5日,有网友在交际渠道曝光了王思聪的近况。身为富二代的王思聪近期现身街边大排档,相较以往收支的高级餐厅不同太大。现在他像普通人相同坐在赤色塑料椅上,就餐环境比较粗陋,但仍然兴致颇高地与朋友谈天,看...

入村“串门”,浦东惊现豪猪!

“浑身长刺”“不明爬虫类”!近来,上海市浦东新区六团镇一乡民匆忙求助不明动物到底是啥?浦东警方联合多部分通过一番尽力将其逮住原来是一头——豪猪!!“差人快来,咱们这发现不明动物,像是刺猬。”2月1日晚...

牛弹琴:法国,风云突变

法国,风云突变。这必定是影响法国甚至欧洲政局、美欧联系的一次历史性判定。巴黎刑事法院3月31日宣告,法国极右翼领导人勒庞,移用公款罪名建立,掠夺竞选公职资历5年、当即收效;她还被判处4年拘禁,其间2年...

10月26日起,湖南人可检查存量房贷利率调整成果

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10月22日举行2024年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泄漏,我省加速推动执行存量房贷利率调整,现在,湖南各商业银行正在紧锣密鼓展开合同改变、体系修正等各项准备工作。估计大部分存量房贷将在10...

友情链接: